法国人是浪漫的、懂得享受生活的,以至于他们享受的法定假期时长堪称世界第一,然而,老百姓仍不满足,天天嚷嚷着罢工。但是,它们在汽车的研发上,却是固执的,独树一帜的,甚至引领了多次技术革新。谈到这,我们必须得有个载体。或许可以拿法国最著名的汽车品牌——雪铁龙来谈谈法国人“固执”。
雪铁龙固执的造出了世界最早的全钢制承载式车身
在上世纪30年代,当大家还在用木头+钢板相互拼积木的方式造车时,雪铁龙就已经固执的开始研发全钢的车身结构了。1924年,雪铁龙推出了B10型汽车,它创新式地运用了冲压、焊接等工艺手段使金属板件之间有着更高强度的连接。大幅度提高了车身强度,减轻车重。
雪铁龙B10
就在雪铁龙考过了焊工“初级证”后,它又于1934年推出了全钢式承载式车身的雪铁龙Traction Avant。可以说,雪铁龙在车身上的“固执研发”引领了汽车制造业。并且,这项技术并不是昙花一现。如果我们回首过去几十年的汽车,可以发现,近几十年来的家用车几乎全部为全钢式承载式车身。
雪铁龙固执的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辆前驱车
其实,关于这辆Traction Avant的设计,似乎法国人还觉得它还需要再固执一些。在当时汽车全部使用后轮驱动的年代,Traction Avant破天荒的把发动机的动力分配给了前轮。没错,固执的法国人一不小心又一次引领了技术革新,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前驱车。当我们观察如今身边的家用车时,会发现,大多数的车型都采取传动效率更高、更节省车内空间的前轮驱动形式。
雪铁龙Traction Avant
雪铁龙固执的造出了世界上首个液气联动式悬架
雪铁龙的固执还没有结束。1955年,当全部的汽车都用钢制弹簧悬挂为汽车减震的时候,雪铁龙推出了首款液气联动悬架,配备在了经典的DS车型中。
雪铁龙DS
简单点来说,当普通汽车在满载状态下,弹簧悬架的汽车会被压下去,车身因此矮了一截;而雪铁龙的液气联动悬架可以在一定范围的载荷下保持同样的悬挂高度。
另外,这套悬架还有个当时非常科幻的功能——悬架高度可调。在上世纪80年代,北京曾引进过一批雪铁龙CX出租车。它车身高度的起伏和隐藏式的后轮设计,总能吸引到一批围观群众。当司机炫技似的调整悬架高度时,旁边的群众会有人低声惊叹:它要起飞了!起飞了!
雪铁龙CX
在过去近百年的雪铁龙历史中,法国人的固执让这个品牌一次又一次的影响甚至改变了汽车制造业。在汽车技术实力上,雪铁龙绝对首屈一指,可以称之为一个“酷炫”的汽车品牌。那么,它们的固执就没捅过篓子吗?当然不是。下面,我们来说说雪铁龙在中国的遭遇。
“法餐”在中国受冷遇 法国大厨怎样烹好中国菜?
90年代初,雪铁龙在中国引入了销量和技术同样牛X的ZX车型,并命名为“富康”。它不仅是欧洲最畅销的车型,ZX赛车还在达喀尔等著名拉力赛中多次拔得头筹。它先进的后轮随动转向技术让车辆拥有极佳的地面附着性和更好的转弯性能。固执的雪铁龙认为像富康这样才貌双修的大杀器肯定能在中国市场顺风顺水。谁想到,它遭到了冷遇。
在老三样中,虽然富康的底盘技术可以甩另外两位几条街,但这并没有什么卵用。销量不敌另外两位,如此局面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富康同学,你怎么少了个屁股?
在90年代,几乎所有中国人对于家用轿车的印象就是三厢车,没有个屁股还能叫车吗?虽然雪铁龙在后期推出了命名为“988”的三厢版的富康,但先入为主的中国消费者貌似并不领情。而后推出的富康继任车型赛纳也是同样如此,与富康雷同的内饰、没有大屁股、稍高的售价等因素让赛纳并没有争得很大的市场份额。
雪铁龙痛定思痛,不再固执。2005年,雪铁龙决定在中国引进C4车型。虽然C4车型已是WRC世界拉力锦标赛的冠军车型,但是雪铁龙并没有忘记历史性的“屁股问题”。于是,雪铁龙为这个生来就是两厢的C4车型谨慎的增加了“屁股”,变成了多数国人偏爱的三厢家轿,并命名为:凯旋。而后,雪铁龙又在凯旋的基础上推出了三厢的世嘉车型。果然,效果立竿见影,路上的“中国三厢版C4”渐渐多了起来。
从此以后,雪铁龙在接地气方面越来越上道。2015年8月,C4L进行了小幅度改款,推出了1.2T车型,拉低了车型售价,更对中国市场的胃口。今天,我们把这辆新C4L 1.2T车型开到了央美汽车文化公开课的课堂中。下面,我们来详细看看雪铁龙大厨的这道最新中国菜。
新C4L搭载了与宝马共同研发的1.2T发动机。并且,它配备了轻质涡轮,在发动机转速为1000转/分钟时就开始介入,1500转/分钟就可以输出90%的扭矩。另外,新C4L配备的自动启停功能可以让汽车在城市路况中更加节油。所以,采用“T+STT核心动力”的新C4L做到了小T大作,高效的动力甚至强于1.4T,同时兼顾了油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