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此之后,ABB成为了国内豪华车型的三驾马车,在市场占有率上绝尘而去,发展速度和市场表现着实让其他尚未进入中国市场的豪车嫉妒了一把,不得不迅速跟进,先后国产化,争抢剩下的市场份额,而且动作一个比一个快,来势一个比一个凶猛。从合资公司成立到国产车型上市,英菲尼迪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VOLVO被吉利收购之后,旗下车型S60L在2013年以“沃尔沃亚太”的名义试水国产;2014年,上海通用再度在凯迪拉克品牌上发力,推出XTS,而且在之前的上海车展上,更是放出了将会国产最新旗舰CT6的劲爆消息;法系车也不甘落后,标致雪铁龙投入了旗下豪华品牌DS的旗舰车型DS5;今年2月,路虎也联手奇瑞,将极光国产化。甚至连每年销量只有几千台的本田讴歌也来凑热闹,宣称2016年必国产。为什么在近几年,众多豪华品牌都争先恐后地赶国产化这趟车呢?
众所周知,受制于进口税费,同级别的进口车车型要比竞争对手贵出一个身位,而国产最直接的一个表现就是价格上的巨大优势。如今,很多豪华品牌也靠“平民价格”走量,特别是类似于奥迪A4、宝马3系(参配、图片、询价)这样相对入门的车型,消费者对于价格还是比较敏感。BBA如今在中国市场的成功,让其他对手看到了,只要能有走量的主流车型,一样可以取得巨大的利润,更重要的是能够巩固市场份额,从而使得利润的取得可持续化。
而且,国产化的好处,除了通过价格的降低直接带动销量,对服务网点建设的带动也是非常明显的。在本土建设整车厂之后,零件的本土化生产也随之而来。网点覆盖速度的增加,也是迅速扩大巩固市场份额的关键。
此外,从战略层面来讲,在中国这样一个全球最大和豪华车销量增长最快的汽车市场,如果豪华品牌不选择加速国产化进程,将来很有可能会彻底沦为边缘化的品牌。奥迪对中国市场近乎垄断式的成功,如今众多豪华品牌都已近看在眼里。如今公认为一线豪华品牌的BBA在中国都已经布局完毕了,而且对手们都在迅速跟进,再不急起直追,恐怕以后在中国连汤都喝不上了。诸如沃尔沃、凯迪拉克、捷豹路虎等只能算是二线豪华品牌,在其它发达国家的成熟市场尚且不如BBA,如果在最具翻盘机会的中国都输掉的话,下一个翻身的机会不知道要等到何时出现了。
但是在这股浪潮中,也有不为之所动的例外,典型就是雷克萨斯。早在去年年初,丰田自动车设计本部长福市得雄就已经声明,雷克萨斯不国产,这与日本豪华品牌讴歌和英菲尼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面对BBA的强势,以及其他品牌的步步紧逼,雷克萨斯不为所动,市场份额已经岌岌可危却如此顽固,使得雷克萨斯成为了众矢之的。业界普遍认为原因之一是雷克萨斯对于品质的保证高度重视,而且其非常注重人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因为不希望因为国产化带来品质的下降。对于当前的中国,人的培养比钱的投入要更难。而雷克萨斯所重视的东西,所需要投入的金钱和精力,远远超出了简单地建设生产线、培养供应商和经销商等工作所需的程度。它们的经营模式同样也是诸多企业不可复制,它是需要从工厂的管理者到设备的调试者、操作者等全体人员在经验和知识方面不断积累才能达成。据不完全统计,雷克萨斯在日本本土工厂的工人们,平均工龄远远高于国内汽车业的工人的平均年龄。再加上国内的合资机制的限制,外企企业很难全权管理人员,从而不能根本上保证产品的生产工艺和质量。
而在笔者看来,更重要的原因是其在美国市场的稳固地位,而中国市场的年销量相比起来并不重要,推进国产化在它们看来,是一件性价比非常地的行为。可以说即使其在中国市场落败,也不会对其在全球的地位有太大影响,因此并不愿意冒着品质降低的风险,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刻意推进在他们看来并不成熟的中国市场的份额。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了丰田近乎于抠门的“精打细算”的风格以及其独有的近乎于固执的特性。
总体来说,国产化豪车品牌的大浪潮已经不可避免。但是国产化并不意味着一定可以获胜。最终能否如愿以偿,还要看具体产品、品牌和营销战略。而对于豪华车的消费者来说,能否用一个国产后的价格,买到原汁原味的豪华品质,这才是他们关注的,也是各大国产化豪华品牌应该给予足够重视的地方。
【汽车大世界 产业评论】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快速扩容,世界上大部分的普通品牌如今都已经完成了在中国的国产化进程。现在,国产化的浪潮已经延伸到了豪华车品牌上。自德系三强之一的奥迪率先拉开进口车国产化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