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都是家喻户晓的品牌,却在销量上纷纷落马;它们出身名门彰显身份,却因种种原因被消费者渐渐遗忘;它们曾被寄予厚望,却在市场的激烈惨战中节节败退。这几款壮志未酬的国产车型究竟因为什么,落得今天这样的境地,下面就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其中的原委:
一、红旗HQ3
车型介绍:红旗HQ3是一汽与丰田汽车公司联合开发的一款豪华商务用车,搭载丰田4.3LV8发动机(与雷克萨斯LS430相同)、6速手自一体变速箱。 HQ3原型车据说是丰田的第四代Ma-jesta,前面看有点皇冠的影子,尾部造型则比皇冠更显气派。内饰工艺和配置水平也是典型的日系豪华车风格。做工细腻精致,细节考虑周到;在配置上,齐全得让人数不过来。比如夜视系统、带防侵入传感器的防盗系统、制动型主动避撞系统、膝部气囊、智能调节前灯系统、可视型倒车雷达、带有空气净化器的后部独立自动空调、智能钥匙一键启动系统、等离子空气净化器、8向电动坐椅、双屏6碟DVD、语音导航、车载蓝牙免提电话等等。
红旗HQ3红旗HQ3作为一汽旗下的首款自主品牌豪华车,自上市以来的确给国人挣足了面子。红旗HQ3主打公务车市场,但在这个领域的自主品牌车型还缺少竞争力,可见红旗HQ3的担子还比较重。如果说竺延风任期内有遗憾,那么红旗品牌没有高高飘扬肯定能排上。HQ3产品其实就是换了标的皇冠,但价格却多出一大截,只有对红旗怀有深厚感情的中老年消费者才会感性地做出选择。渠道方面也是一大软肋。
奔驰E级
车型介绍:奔驰E系轿车整车使用盾型镀铬水箱隔栅,保险杠下方的方形雾灯换成了圆形,且经过了镀铬处理。内饰运用了全新的内装设计。采用了亮丽的内饰色系、四幅方向盘与新一代自动恒温系统,安全装备较06款奔驰E系有所提高。新E级双头灯设计有所改变,新设计的车头灯角度稍微向后仰,从侧面看,车身腰线部分增加了某些修饰,看上去更加动感雅致。
新E级车内空间宽敞,浅色调内饰营造出明快的内部环境,整个前仪表台和左右侧的内侧门板结合在一起,一条贯穿中央的桃木饰条和镀铬条更增加了车内前部的整体感。仪表板上的三个镀铬圆环仪表也有些许运动味道,中央大的是车速表,左侧小的是时钟,右侧的则是转速表。前排座椅可电动调节,并具有记忆功能。这些操作都可在门板上的操控区内完成。这与很多车型将座椅调节键布置在座椅下部大不相同。奔驰E级总是与优雅、尊贵的气质联系在一起,但别忘了这是在中国市场,S级的牛气并没有拖E级一把。姗姗来迟的国产,内部销售权的纷争,高高在上的架子,结果是,奔驰E级一年的销量还够不到A6最低的一个月!
凯迪拉克-SLS赛威
车型介绍:凯迪拉克SLS新车型,由那精心设计的修长的发动机罩和短前悬,构成强悍有力的车头,而侧面的四窗设计呈梯形,动感而优雅,强壮厚实的C柱设计,给乘客更多的私密空间和安全感,受Sixteen 启发,应用镀铬的装饰条和把手强调了动感的侧面线条。与凯迪拉克标志遥相呼应的梯形结构,使整车更体现出豪迈气派。
凯迪拉克SLS赛威在细节处理上相当细腻,采用“法式双缝线”的精细手工缝制的顶级皮革托斯卡尼(Tuscany),质地柔软,是首辆真正小牛皮包覆仪表台、中控台和四门饰板的豪华商务轿车。凯迪拉克盾形设计的仪表盘和中控台更精选用于制造小提琴的、来自非洲的Sapele Pommele实木饰板,经过七层交错迭加精雕细琢而成。后排带有传统钟表格局的时钟。
凯迪拉克SLS赛威包括2.8L精英型、2.8L豪华型、3.6L豪华型车型上,同样采用全新高科技的北极星V-6 VVT发动机。V6-VVT采用60°夹角V型6缸汽缸体、轻量化全铝合金构造、DOHC每汽缸4汽门设计、VVT连续可变汽门正时系统、ETC电子节气阀门控制、VIM双阶段可变进气歧管、SFI电子顺序多点燃油喷射系统,全系列采用高科技设计,在降低使用消耗的同时,也使凯迪拉克SLS赛威系列的汽车更环保,更安全。华晨宝马汽车公司的缩写是BBA,据说当年还可以选择BBC的,最终敲定A是因为明确传达出主要的对手就是BENZ和AUDI。凯迪拉克却一厢情愿地宣传着BBC组合,这个出身美国的C一直就只是北美的豪华品牌,中国也不例外。
克莱斯勒-300C
车型介绍:克莱斯勒300C是戴-克公司共同打造的一款基于奔驰E级车底盘的高档轿车,长宽高分别为5015/1880/1475mm,轴距更是达到了3050mm,比奥迪A6L的2945mm和宝马加长5系的3028mm均长出不少,单凭这点便足以立足国内公务车市场。动力方面,克莱斯勒300C配备了2.7升V6、3.5升V6及5.7升HEMIV8三种排量的发动机。顶级车型装备了著名的5.7LHEMIV8发动机,全新的可变排量系统可以在0.04秒内完成发动机从8缸到4缸的切换工作。配备了5速手自一体变速器,最高车速达到了250km/h。综合油耗为13.6L。该车的轮毂采用了18英寸镀铬铝圈以及300C HEMI 标牌。
克莱斯勒300c很清晰地记得300c在中国市场的第一次高潮发生在去年的六月份,突破2000的月销量或许终结了美系高端车的宿命,意想不到的是,之后便一蹶不振至今。夸张的坦克造型,美式车的粗纩风格,这个大块头只能是少数个性派的玩物。
它们都是家喻户晓的品牌,却在销量上纷纷落马;它们出身名门彰显身份,却因种种原因被消费者渐渐遗忘;它们曾被寄予厚望,却在市场的激烈惨战中节节败退。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