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看车么?最少优惠3000元,价钱好商量……”在北京各大车市外,都有着这样一群人,热情地向进出的人们打着招呼。业内人士把他们称为:“拼缝”的。在汽车销售中,“拼缝”的方式多种多样,有拼加价车的、有拼优惠价的,还有拼车险的。
“拼缝”不挣车价挣车险
“以前车好卖的时候,“拼缝”的一辆车挣两三千都很平常。”一位在亚市工作多年的业内人士对记者说。
但近来车市“降温”,加上做“拼缝”的人多了,有些“拼缝”开始做起了“义务劳动”:从专卖店降5000元提的车,给客户还是优惠5000元,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一分钱不赚”。不过,优惠是优惠,但有条件:必须在他们那里上车险。一份五六千的保单,回扣就在1000元以上,“拼缝”挣的就是这笔。一辆车大概能挣800到1200元。
从“拼缝”看汽车价格的“水分”
另一位专卖店经理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一辆售价10万元的车为例,经销商降价3000元(3%)给“拼缝”,因为可以做“团购”,降价3000元一般不会赔钱,但销量上去了拿到厂家的高额返点返利却是实实在在的。这部分返点加返利按8%算,除去给“拼缝”的3%优惠,经销商可以拿到5%的利润,也就是5000元。按一年销售1000台车,利润就是500万元。
消费者得了“实惠”,厂家拿到了车款,经销商挣了返点返利,“拼缝”提了保险回扣,保险公司收了保费。大家都赚了钱,难道世上真有这样的好事?
“客户好像是得了实惠,其实不过是厂家多赚一点还是少赚一点的问题。一些老产品,比如富康、捷达、桑塔纳,生产线早已折旧为零成本,能国产的零件也早就国产了,成本已经非常低,价格却依然高高在上。‘拼缝’的出现就是一些厂家定价过高还坚持到底的结果。”对于这种做法,这位经理颇有怨言:“上次有位客户提着现金找到我,说有款车‘拼缝’那里优惠8000元,但他不放心,我这里只要优惠3000元他就在我这买。可我只能告诉他,对不起,价格是厂家定的,一分钱我们也不敢优惠。”
评论